
(原文同樣在個人生活的網誌留存)
上周跟著同事們去TPCA研討會的課程, 其中有許多以前的熟面孔, 還碰到以前公司隔壁部門老闆(現在開科技公司), 一起同桌喝咖啡吃飯.
另外一位同桌的大哥也是同業的大頭, 以前念書時的供應商老闆. 跟老闆們一起吃飯的心得就是, 他們真的有長時間深化下的科技人的靈魂阿,
可以為了討論與分享技術的問題, 就乾脆不吃午餐, 討論技術與後面的放量的問題.
不過後來為了去上研討會(
Foresight)就先告退而趕赴會議室, 但是這只是過程中的小插曲, 後面的研討會才是主要的. 一開始的是關於可靠度驗證的問題, 而後面兩個的則是市場趨勢分析(IDC, NTI). 內容部分授權是在協會所有, 而這邊只在紀錄會後的心得.
由於全球的經濟缺乏動能, 終端裝置的需求持續下滑, 即便是持續成長的Apple Inc.或是車用電子也無力挽回拯救substrate的需求, 尤其當
Apple Watch的S1 SiP (CPU:
Samsung)實際使用的板子尺寸微小到只有26x28 mm , 即便他的量遠超過預期的Forecast ,
也難以支撐全球板廠的產能過剩的問題, 而雲端的需求上也只能夠再行動終端的應用之下, 勢必需要轉型, 而讓過剩的產能自動減少.
否則就會像韓國的板產近兩年的營收重摔的結果. 另外就是匯率的波動, 會加速這些毛利率低但競爭激烈的廠商加速賠錢(或是賺錢).
或許未來板廠也需要有像中央銀行的多重外匯存底來穩定毛利率阿..... 但往好的分析是, 我們透過手機消費的便利性會有一天可以超越便利商店,
像是支付寶的崛起就是一個明顯的證明. 傳統的板廠或是傳統的科技業(甚麼時候科技業也要步入傳統產業了@@) 也必須思考怎麼切換自己的利基,
然改善這個問題. (BTW, 研討會coffee break點心還蠻不錯, 東西好吃有誠意 )